剛剛一週美股在總統大選的uncertainty下連續四日上升,到最後一日用十字星做終結。在選舉結果unknown、疫情轉壞,經濟的復甦開始減速下,居然還能上升,如果說沒有機構和大孖沙的manipulation,好似唔係好講得過去。
其實,可以講,剛剛呢四日的上升,大莊終於可以由老散手中重新奪回steering。此何謂也?
看圖一和二,用最多老散有興趣的NASDAQ,及最保守的Dow Jones的日線圖。自2至3月急跌殺了莊家一個措手不及,係咁fire sale,以致到那時依賴robinhood和etoro等copy-trading的platform的散戶,在得到helicopter money後,搏命買上,居然倒過來令到更謹慎更有章法的professionals要去高追,造成至6月的第一次高峰。
當月的回調並沒有就此打沉大市氣氛,反而屢傳散戶賺得比基金更多,甚至說end of mutual funds。結果係6月形成上升通道至9月初才形成等一次真正像樣的調整。也是這持續至9月的下跌終於令一批copy-trader被margin-call。不過,由於8月仍有一批人拿著paycheck,利用九月份這一跌入場,所以仍是老散和pro一起炒上(見成交量之高)。要到10月中再跌後,又一批copy-trader傳出massive margin-called,又再無新的helicopter money flow in後,終於由professional重新掌控交場,並通過本次的急升再lure散戶入來接貨,並且成功了。
剩下的情況,就端視參與者有幾feared,是否足以overwhelm先前建立的momentum,造成連續下跌;還是在橫行區底部或之上找到支持,再反彈。但無論如何,pro已經重掌節奏。癲雞市暫時會沒那麼癲。
那麼個市升定跌啫?美市計,且看圖3至5:S&P 500、DJI,和NASDAQ的10 week money flow index。
顧名思義,money flow index係量度net money inflow/outflow。當在50時,money inflow = money outflow。在 > 50,net money inflow,< 50,net money outflow。而money flow index對股價/指數的變化是有「記憶力」的;也就是說,如果MFI長期在高位上起伏的話,則就算短期下跌到較低(但仍 > 50–55的range)水平,那麼價格也是波幅向上,只是速度較慢。若果在中軸上起伏,則是橫行。若果偶有高升,但整體在 < 50–55起伏,則會波幅向下。
然後看看近期3大指數的MFI,都是在50–55區以下的週數略高於之上,換言之,即大波幅橫行的機會較高。當中NASDAQ > S&P500 > DJI。所以之於NASDAQ,可能尚會窄幅上升。之於S&P500和DJI,更大機會是橫行,而如果用MACD + RSI + MFI來看,下週將會轉弱,於是,不少股民甚至水皮基金,套用國內術語,要被「割韮菜」了。
那麼其餘主要股市指數如DAX、Nikkei 225,和HIS又如何?請看圖6至8。很遺撼,整體而言,除日股外,其餘都偏弱。而日股本身,雖然累計的效果仍較DAX和HIS為佳,但以最近的情形看,也是收縮中,而且未到足夠的oversold,即可能還可以flow out。
那麼錢向哪裡跑?看看圖9:這是小弟常用的「週期圖」:內有預期通脹率(10yUST — 10yTIPS),孳息曲線(10yUST — 2yUST),S&P500/Gold和NASDAQ/Gold的圖。
如圖9示:預期通脹率維持在低於2%的位置,而且唔算「近磅」,即經濟復甦仍未算很好。不過,揸點貨仍比純cash好。而孳息曲線更直,既顯示長期風險的溢價大於短期並上升中,也顯示錢更favor短債而非長債,是以搶高了價拉低了短期孳息率。
此外,當focus短期買賣回報,又比揸cash好,加上uncertainty和先前的overly optimistic的股市又下調,仍短線,好過揸cash,以機構而言自然是short-term bills and commodities (e.g. gold),laymen更多是gold(easier to understand)。如此一來,股跌、金升、銅和油視乎lock-down捱到幾長:越長,對銅和油下行的壓力就越強。而以地區計,歐美的抗疫失控,lock-down處處(估計若Biden當選上任後,也會搞全國lock-down),除了當地(和全球,始終已經夠globalized)的股市弱勢外,貨幣上,亞洲抗疫上較佳的地區的主要貨幣,JPY、AUD、NZD,甚至不易到國際流通的CNY,相對會較強勢,亦可能提供這些區域的央行較大的信貸供應空間,關鍵只是能否有足夠的項目帶動投資和消費。
以上的估計,當然還based on由確認誰勝出選舉至新任期開始期間,沒有任何驚奇和意外。而今年,對於surprises,真係要keep an open-mind。
【睇大睇細】- 陳大為
作者電郵:dtwchan@yahoo.com
FB public page:https://www.facebook.com/macandmic/?ref=bookma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