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速寫(三):由一條八卦新聞看德國印太戰略

財間行者
3 min readSep 19, 2020

--

8月29日,身在德國巴伐利亞某泰資豪酒店的泰王哇集拉隆功,赦免身在泰國服刑的王妃詩妮娜的一切罪行,更復其位和寵,命她立即上飛機飛去巴伐利亞邦去侍奉泰皇。待她一到,泰國王室基本上都住在德國境內了。

其實自Covid-19起,泰國王就去到德國避疫至今,除了短暫回到泰國主持節日慶典外,基本都在巴伐利亞的「行宮」內「統治」泰國,以致引發泰國國內共和派重新抬頭 — 泰國市民問:一個拋棄子民的國王值得我們納稅供養麼?尤其在德國避疫時,還夜夜笙歌?

有意思的是:泰王愛德國,已非今日之事。另一件半八卦新聞:早於2011年,當今泰王仍是太子時,飛到德國時,其坐駕機卻遭巴伐利亞政府扣押。事緣該事件前20年,有德國工程公司承接泰國某收費公路的工程,結果泰政府沒找數爛尾,連累該公司倒閉,是以在Munich入稟法院扣押泰王室資產還債。當然,在泰政府付了上期後,飛機released。

縱是如此,泰王仍然經常去德國,甚至擁有兩座villa還有酒店物業(乃至老泰王過身後,巴伐利亞政府還收其遺產稅)。泰王既不在本國,也不在曾經留學的英澳兩國,而在德國置業,據說因為當地風光如畫,人得以忘憂。

這忘憂,純粹是因為風光和私人生活的自由,還是可以同時脫離一向都插手在泰國政治的美中英日等國的影響,可以靜一下,就不得而知。只是,這側面反映一件事:德國在泰國,不是沒有踏腳石。雖說泰王名聲民望一向不佳,但以泰國文化上對國王的尊重(多少有殘餘的影響力),跟泰王室有交情和往來,對德國政商兩界而言,始終是一個聯繫。在某些特殊時期能幫泰政府手,解決問題。

再看看德國外交部的網站,德國 — 泰國關係部分,德國強調長久(since 1867!)的外交關係,近代的工業農合作,泰國對德國人來說是文化和旅遊聖地,和大書特書德國在泰的歌德學院在德泰雙方的民間教育和文化交流所取得的成就。與之對比,德國跟其他東盟國家和印度更強調的是冷冰冰的商業合作和地區安全。

再考慮到近年來泰國政治一直不穩,除了國內的不同利益集團的利益分配,和市民在生活中產化後追求更開放的社會之外,也因為如美國、中國、日本等通過代理人角力,爭取地緣影響力和相關的經濟利益。那麼德國現時的動作,就更多是通過軟實力和其一向出名的精密技術,作為橋頭堡,建立更緊密又更subtle的民間影響。

誠如此,德國在泰國,乃至東盟和印度,可能用翻類似當年俾斯麥的外交手法:離岸平衡。德國成了在美中兩極之間的平衡力量。價值觀和核心利益自然和美國更接近,也自然歸在美國一邊。但是應對中國的影響的手法上,是制裁和對話在不同題目不同時機下交替出招,避免完全對抗和破裂下,爭取德國和歐盟的利益,並且提供同處夾縫中的東盟國家,提供更多選擇。

【睇大睇細】- 財間行者

作者電郵:dtwchan@yahoo.com

FB public page:https://www.facebook.com/macandmic/?ref=bookmarks

--

--

財間行者
財間行者

Written by 財間行者

自得其樂的買賣人、吹水怪、聆聽師、煲書佬,增肥成功者。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