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速寫(20) — 點解得翻十幾日尚要追殺Trump:拜登登基之墊腳石

財間行者
Jan 9, 2021

--

in the courtesy of BBC

拜登終於得到Trump的「正式確認」做總統了。雖然是在國會山悲劇事件之後,Trump失掉形勢,變成箭在絃上,不得不發矣。

事後譴責暴力行為,跟騷亂份子割席,調查事件等等,都是正常和必須要做之事。把Trump一起譴責,考慮到他當初召集群眾來施壓,亦未及時讓其冷靜,控制事態發展,也不能說沒有最終的責任。搭枱戲要彈劾Trump,亦頗正常。

不過,要求Pence去啟動程序用amendment 25th去扔Trump落台,乃至話要跟軍方首長討論防止Trump「因神經失常而發動核武攻擊」的可能性等,就頗為over了。尤其考慮到,實際上整個選舉關於舞弊、主流傳媒報導偏頗,乃至Joe Biden始終沒為自己是否involve到其子「獵人」的「business」作clear-cut的澄清,當時FBI又唔查等等的背景,Trump supporters不服氣而會有過激行為,根本就意料之內。

而在如此民氣下尚要不斷向Trump進攻,就算現在可借勢壓住那些人,可是只會蘊釀將來更大的衝突,甚至亦會影響下屆的國會選舉。到底民主黨,尤其資深如Pelosi的,在想甚麼?

當然係政治。

我覺得,追殺Trump,其實亦係拉緊民意,不過係民主黨中較希望在liberal之餘仍有security and stability的中間偏左,及共和黨中講law and order,但對好似環保、LGBT、abortion等沒有那麼死硬,中間偏右的人的票。

中間偏左的固然不喜Trump的做法、形象,和方向,卻同樣討厭BLM和ANTIFA這類極端份子 — 畢竟這類中間偏左不少是通過教育和努力換取社會地位之上升,既要平權也要安定。所以,當時亦因那些暴亂,令到原本未必很擁護Trump的,也可能含淚投了Trump一票,或不投Trump但投GOP的議員一票,或乾脆兩不相幫。

中間偏右的就更不用說,這些中產,雖然保守,但畢竟生在現代,住在城市,有體面職業/生意,也有見識的一群,既不會盲目反對環保或平權(更講究「怎麼做」),更不會盲撐任何暴力。於是乎,將Trump拿來當沙包,逼住共和黨割席,等於要GOP主流跟tea party movement中較極端的割席。借此亦可減弱GOP保守派近年來的氣勢。甚至引起對方內鬨。

但再深入點想:既然Biden已勝,國會兩院亦落入民主黨之手,已超原本預期,那還有甚麼好憂慮,要做到咁盡呢?

in the courtesy of The Guardian

原因如下:

1. 國會的優勢好薄。眾院只得多於共和黨11席,只須6–7個議員倒戈,就可以令民主黨某些議案過唔到。參院大家50:50,要靠副總統一票tie-breaking。而要一兩個參議員倒戈,同樣不是難事。考慮到現時民主黨內部其實派系林立(所以才會頂Biden上),不少還是極端派系。此時須借民意鞏固民主黨主流,和倒逼GOP主流去盡量支持也是「溫和」的Biden跛腳鴨政府,兵法之常也。

2. 為下一期國會選舉鋪路。這個毋須多說:今屆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得到那丁點的優勢,加上Pelosi年事已高,不趁現在reset 整個黨的position和形象,下屆就可能失去兩院的控制。尤其共和黨的保守派內有當打的人材,但民主黨派多人多但份量冇對家重。不趁現時良機去削弱共和黨保守派的勢頭,更待何時?

3. 借此民主黨內主流派搶話語權以制左翼陣營內借BLM搞暴亂和政治迫害,和AOC、ANTIFA等極端之流。須知民主黨主流派雖然不喜對家的保守派,亦同樣不喜自己黨內的極端份子(試想想,連正常進步份子Sanders和Warren,特別後者,經驗、能力、年齡本來都比拜登適合當總統侯選人,卻偏勝不了初選,只因她跟Wall Street過唔去)。只是,礙於極端勢力亦同樣有相當支持,不敢限制。但打擊對家的暴亂份子來set a tone和restriction於己黨,卻無甚損害。

何況,反正得翻10幾日,逼到Trump game over固然甚佳,逼唔到亦nothing to lose — 反正主流覺得Trump supporters永遠都唔係自己的選民,早已de-facto outcast佢地。

不過,上述貌似合理的機關算盡,也有後遺症:

1. 拜登政府只會面對極右更大的敵意。莫說就算沒犯錯都會面對敵意,分分鐘任何聯邦政策去到深紅州份都未必得到州/郡政府支持而出盡辦法抵制;若在任何有爭議議題上稍一不慎:不論係收縮頁岩油氣行業導致失業、因對petty crimes放鬆或加強gun control而引致良民被劫被殺、搞高又複雜的稅制令到中產生活水平下降、州郡選舉舞弊、白宮任何失當等等,隨時就可以再度點著民意逆反。

2. 以拜登上位如此的窩囊,加上魄力缺缺,恐怕推動不了甚麼政策。而Pelosi這次「平亂」中盡顯份量,真正由誰執政,已經洞若觀火了。問題係:無論Pelosi幾有心有力,她的位置是law maker,而不是行政之首,在美國政治下,說甚麼都不能越俎代庖。何況,再點鎮到場,已經80高齡,一兩屆之間,始終要急流湧退,其餘各faction就恐怕要爭上位,甚至在現今已經開始。如此一來,國會變數多,再加上共和黨本身也會借機把老一輩的McConnell趕走,國會除了派錢、抗疫、大麻非刑化等比較易有共識外,其餘恐怕有排扯皮了。

【睇大睇細】- 財間行者

作者電郵:dtwchan@yahoo.com

FB public page:https://www.facebook.com/macandmic/?ref=bookmarks

--

--

財間行者
財間行者

Written by 財間行者

自得其樂的買賣人、吹水怪、聆聽師、煲書佬,增肥成功者。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