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雖然never says never,但機會的確不大。
先別說現在還有一大堆合法的工具:再次上聯邦最高院、1月6日兩院確認選舉程序、乃至各州議會和州政府之間的訴訟等等;就算假設1月20日拜登真的做總統了,法律戰仍可繼續,甚至會因為Trump已不再有總統的權力,傳媒反而未必敢再打壓和封殺一個已成「前總統」的普通美國公民的言論自由,令Trump的各種說法至少有點報導。更不用說,也因為總統位置塵埃落定,以美國政治一向要制衡總統的傳統,對Hunter Biden的調查反而會認真進行。若一個唔該,發現拜登有任何瀆職失德,凳都未坐得暖,就可能要被彈賅落台。
換言之,以兩黨對總統行政權的爭奪看,制度上的設計已經令兩黨及其支持者有多種方式和維度搏奕。而且就算winner,其實亦不見得takes all。但挺而走險,強行用非法乃至暴力手段去改變或維持結果,除了少數極端的群落,不見得會得到市民支持,亦不符合美國的反mob politics的底層邏輯,結果分分鐘loses everything。不值得。
再何況,美國的權力核心又不止在總統。國會兩院和最高法院都能影響美國的政策走向。
剛剛美國參眾兩院已經超過2/3的大比較通過一份可涵蓋整個2021年財政年度(至2021年9月)的聯邦預算案(1.4 trillion USD),並把約9000 billion USD的紓困法案也包含在內。此法案足足5600幾頁(!),鉅細無遺:由政府各部門的開銷增加(國防、衛生、財政、人事)、聯邦僱員人工輕微上調及延遲12個月(原本只有4個月)交稅,到每人派600、增加失業援助、增加中小企緩助、防止醫療機構濫收、租金津貼、疫苗津貼等應急開支,和增加教育、環保、能源、通訊基建等等的新開支。甚至,居然連跟外交相關的開支(跟台灣、尼日利亞等等)都訂好了。(詳細:https://htv-prod-media.s3.amazonaws.com/files/bills-116hr133sa-rcp-116-68-1608580499.pdf )
即係話,拜登在2021年9月前點洗錢,已經被規範好。加上2021年10–12月剩下時間不多,至多只能pass緊急洗少少錢的法案。換言之,成個2021年,拜登洗幾多錢,洗在哪處,基本上都被框死。加上拜登如此勢弱,而國會勢強,想再通過新法案去加減難如登天。再再加上今次洗錢須增加的預算又不算多,連大幅加稅的動機都冇。冇得如己願收錢又冇得洗錢,呢個總統有幾窩囊,唔使畫公仔畫出場了。
如果再宏觀一點睇,似乎連主流的全球化建制精英,無論係自由派還是保守派,都察覺到整個選舉過程「玩爛左」。原以為靠主流傳媒的意見領袖的報導和評論,就可以讓兩極民眾可以平靜下來,接受結果。但事與願違,民情未見和緩。利益集團亦唔見得樂見如此局面。所以現時似mend the fences,希望通過國會及Trump的任期完結前整合好,至少不讓國家和民情都脫軌。
咁樣睇,估計剩下的時間所過的法案,所行的政策,有機會代表了拜登政府的year one政策。這一個月不到的時間,份量可能比下年全年都更重。
【睇大睇細】- 陳大為
作者電郵:dtwchan@yahoo.com
FB public page:https://www.facebook.com/macandmic/?ref=bookma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