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速寫(17) — 美國可以用不環保的政策達到外交和環保的成果

財間行者
Dec 13, 2020
圖0:全球能源種類2020

環保人仕一般都為Trump落敗歡呼:一個連全球氣候變化的scientific fact都deny的粗人,一個為了搖擺石油州的就業(和選票)的政客,一個敢退出Paris Accord的人類公敵,終於不能在2021年1月20日之後再「為禍地球」了。而繼任者Biden係Obama年代的副總統,會延續Obama年代的環保政策,全力用潔淨能源,鼓勵電動車,減少碳排放的。

真的這樣美好嗎?請看圖一:美國化石能源佔總能源消耗的%。

圖1,data source: EIA

其實,在奧巴馬第二任期(2012–2015,紅框所示),美國化石能源佔總能源消耗的%已經穩定在平均約90.5%。之後再用一年時間下跌到2017–2019,即川普任期(綠框所示)年間的8.8%。另一方面,真正跌得最明顯的時期,是2007年 — 2011年,即小布殊最後兩年至奧巴馬的頭三年的任期。如果再看看圖二,美國的石油產量,也是在2011–2015年大幅上升。

圖2,data source:EIA

咦,同一個奧巴馬,點會又支持環保,又冇咁支持環保?

Well,是咁的,同一個奧巴馬,在第一個任期,要刺激經濟,兼且也要為下一屆連任去找在意環保的選民的數,所以2009–2010年,聯邦政府出台過政策支持太陽能板和風車的安裝和使用。但到了2011年此政策已經完成並停止。而同一年,阿拉伯之春如火如荼,同期ISIS也開始出現。一到2013年連任成功後,就開始能源獨立的政策(事關中東立立亂,太依賴中東石油對美國有危機,何況國內產shale可以製造就業),於是雖然新能源的總產量上升,但是石油的產量亦在上升,於是比例就穩定下來。

換言之,就算係奧巴馬,到底支持用甚麼能源,其實也是「情況需要」,而非必然。

那麼來到2021年,到底會是重新支持環保能源,還是繼續支持國內的能源?還是其實仍然同時支持兩者

好有可能同時二者,事關Trump政府實際上並不如表面上那麼反環保。或者,應該這樣說,Trump政府對太陽能、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產業,係用貿易 — 產業 — 就業的角度,即生意人的眼光去看

以太陽能產業計,既然中國曾經通過傾銷太陽能板和配件賺了不少奧巴馬時代政策的好處,又令jobs和$都流向中國,那麼能否先通過30%的入口稅逆轉此方向,令太陽能產業鏈能以美國為基地,由生產、安裝,到營運一條龍留在美國?甚至通過各種的比賽去獎勵整個產業的良性競爭和發展,做到降低生產和運作成本,提高能量轉化效率,增加美國公司的競爭力,最終做到由美國出口去賺錢兼job creation?

圖3,美國光伏發電量,data source: EIA

以效果看,如圖3示,美國的太陽能的產能在Trump任內,仍然穩定地以20–29%之間的速度增加,每度電價格計則在其任內跌了超過一半。同期太陽能板的製造產能也增加了約60%。而這個行業也請了接近25萬個美國勞工。雖然美國的生產傾向自動化,但只要個餅越做越大,而且在國內安裝也有增長的話,這個產業就會擴張,增加就業。

換言之,如果用產業發展角度都能說服不相信氣候變化的Trump及保守派肯扔錢去投資和使用太陽能(as long as cost is lower than many other conventional source),那麼自命環保的主流建制更會將其當生意大搞。

至於風能產業,Trump政府確實沒給予多少支持,遠少於太陽能,甚至以導致鳥類死亡和阻礙船隻近岸航行來作托詞。不過,有三件事值得注意:

1. 美國風能使用的增長率在Trump任內,在沒有政策扶持下,每年仍有8–9%強的增長,而且佔總能源生產(包含)2.62%,總電力的7.95%,佔比還在不斷增加中,係太陽能佔比的約2.67倍

2. 風能產業大約創造了111,116個直接的職位。遠未如太陽能,甚至也少於美國國內化石能源創造的職位。

3. 風車對位置的要求比太陽能板可以更苛刻,也有機會跟漁業、農業、國防所需的空間重疊,也有可能因其噪音會令當地居民反對,而且跟可以在住宅(無論house or apartment)屋頂甚至牆身上安裝不同,基本只能在郊區高地或海邊的風場安裝。而如果像美國這樣地大、海岸線長,地型足夠多變的國家都不易覓位安裝,其他國家就更不容易。即business本身的scalability未必如太陽能板強

圖4:美國風車發電量,source:wikipedia

於是,既然風能產業及其創造職位的潛力未如太陽能,但係沒有政府扶持卻仍然能有能力增長,那麼Trump政府就不用刻意支持了。反正風場用的土地和海岸,前者多數屬當地州/郡政府管轄,由他們自己決定;後者則看看需求、民意、航行,和和國防間的平衡,是case by case,不須一個大政策去一刀切

那麼,同理,民主黨對石油能源的態度,支持不支持,既看商業利益、職位創造,以及地緣政策所需,基本都係利害的計算。而現時的石油行業也請了約14萬5千個勞工。雖然數字不比太陽能,但也不能漠視,尤其不少這些崗位都在搖擺州。這次若非出盡九牛二虎之力,用盡各種手段,每州也不過贏區區兩三萬票。如果民主黨還想在2024總統選舉繼續冧莊,由民主黨人做,甚至只為2022國會選舉保住議席,就不能不討好具關鍵性州分的搖擺州勞工。

何況,這裡面還有一些貿易和地緣的考慮。

圖5:全球產矽國排名,data source: wikipedia, primary source: https://www.usgs.gov/centers/nmic/mineral-commodity-summaries

太陽能板的最重要原料,矽(silicon),而且是適合用在太陽能的單晶矽(金屬矽),最大的生產國,就是現時和美國關係緊張的中國(2019年4500千噸,全球7000千噸,佔約64.3%)。第二名的則是「半個強國」的俄國,約600千噸。第三和第四名分別是挪威和美國,產量分別是370和320噸。當然,二氧化矽(沙)本身存量極豐,問題係必須要將其重新製作成金屬矽坯才可作為太陽能電池的原料,而其製造過程卻會污染環境。換言之,欲不污染自身環境而製作太陽能板,就只能將最污染的過程推給其他國家/地區去做。然而,這也等於給了中國談判甚至脅逼籌碼。而以拜登氣勢之弱,別說對外談判,連在國內也會處處受制。想大刀闊斧推?Forget it。

那麼風能不受制了吧。GE也是其中一個main player,受惠啊!

(參閱:https://energyacuity.com/blog/2019-top-10-wind-turbine-manufacturers/

係就係,但係,別忘了以風車製造產能計,全球頭十位的公司,歐洲佔5家、中國2家、印度1家、丹麥 — 日本合資1家,及美國的GE。當中頭3位,GE也只排第3,第一和第二分別係德國的Siemens和丹麥的Vestas。也就是說,美國既沒很強的競爭優勢,而且最大的利益衝突就來自拜登集團除中國外最欲討好的歐盟。當然,在美國國內安裝歐洲產品很討好,可是美國的企業和工人怎麼辦?你民主黨在2022年和2024年還想不想選了?說到底,全球化膠只佔了一半民意。而全球化導致的中產基層化,會陸續削弱全球化膠的基本盤

何況,環保的歐洲,就真的不消耗化石能源?請看圖7

圖7:德國能源產銷,data source: EIA

此圖顯示德國的能源生產和消耗的狀況。當然,再生能源無論產銷都不斷增加,而化石能源的生產亦不斷下跌,以致在2012年後就遠少於再生能源的產和銷了;但是,化石能源的消耗,跌到2009年後,就「波幅橫行」至今,沒有再減少。而且,其缺口遠非再生能源可填補。另外兩個主要歐洲國家,意大利和西班牙,情況亦相似。法國則稍有不同:再生能源的消耗已經和化石能不相伯仲,主要來源就是核能。此外,美國的北方鄰居加拿大,乃至英、澳紐,能源消耗上仍是以化石為主,只是如加和澳是化石能源生產國,生產遠比消耗多。

也就是說,化石能源對歐盟來說,仍是其中一種重要的能源

圖8 : 德國能源配比,data source: https://www.agora-energiewende.de/en/publications/the-european-power-sector-in-2019/

那麼現時歐盟的化石能源來自哪裡?請看圖9和圖10,分別是歐盟入口天然氣和石油不同來源國的佔比

圖9:歐盟入口天然氣來源國佔比,data source: eurostat
圖10:歐盟入口石油來源國佔比,data source: eurostat

當中的Others,包含沙地之外其他中東及北非國家、南美國家,都是OPEC成員國。

如圖示,2019年還是以OPEC、俄國及其付庸為主,輔以北海油(BFOE)為主要化石能源的入口國。但到了2020年的上半年,美國就硬生生加進來,而且以石油的單一入口國計,居然僅次於俄國,佔9.2%,比哈薩克和尼日尼亞這些傳統OPEC多,而由近期新聞計,由於開採成本比他們低(甚至可跟俄國一較高下,僅不及沙地),加上OPEC將進一步減產,而歐盟內的可再生非核電能源的增長率仍遠不能取代化石能源,美國的佔比還會繼續上升。至於北海油的佔比就更縮:事關其石油生產成本仍比較高。美國一出,好快就追過了。

圖11,美國出口歐洲原油 vs 北海油,data source: CME, https://www.cmegroup.com/education/articles-and-reports/us-becomes-a-major-oil-supplier-to-europe.html#:~:text=In%20January%202016%2C%20total%20exports,per%20day%20in%20September%202019.

何況,如果再考慮地緣因素,除南美的OPEC外,其餘的OPEC都集中在中東和北非這些堪稱火藥桶的地區上。而現時伊朗在中國作為經濟甚至軍火後盾下,為了自己的生存,大有準備搞亂伊拉克地區,並通過其他組織如真主黨、Hamas、穆斯林兄弟會等去打擊以色列、埃及等地,支持胡塞武裝擾亂也門和沙地及其盟友,以戰謀和的態勢。只要有石油生產和運輸設施受襲,影響輸出,油價上升的話,就會令愛「敲竹槓」和「闖空門」的俄國,利用這個天賜良機,向歐盟叫價。而歐盟除了如法國和北歐的丹麥、瑞典之類比較不依賴化石能源的國家外,其餘就算像德國,都仍然要依賴相當的化石能源。當此經濟命懸一線之際,他們可受不起價格和供應的動盪。那麼,由盟友美國供應平靚正的化石能源,自己繼續發展再生能源,反正污染和碳排放都是他人的,又有何不可

(對中東形勢,可去聽在下兩個youtube:

1. 《大觀演譯》:中東懶人包:https://youtu.be/0BoBAr6atoE

2. 《住加財經》:英鎊隨時彈起:https://youtu.be/9uOVH8XrOX4

圖12:美國石油出口海運航線圖,data source: ihsmarkit, https://ihsmarkit.com/research-analysis/us-exporting-more-oil-to-asia-europe-flows-could-increase-in-q3.html
圖13:美國出口石油在歐洲卸運的國家,data source: CME, https://www.cmegroup.com/education/articles-and-reports/us-becomes-a-major-oil-supplier-to-europe.html#:~:text=In%20January%202016%2C%20total%20exports,per%20day%20in%20September%202019.

而且,如上圖12示,美國運送化石能源的路線既是現成的,又不怕受中東局勢的影響。而圖13則顯示,在歐洲有4個國家已經有入口美國油氣的碼頭設施並直接有油管轉運入歐陸,無懼中東北非之不穩和俄國集團的敲竹杆行為。若加上重返Paris Accord的姿態,及跟歐盟採購一定的太陽能和風能的設備,並以賣便宜石油作交換,如此拜登集團就可以抓到一張能同時滿足國內外需求的牌,團結一部分國內人和歐洲。只要不亂停止Trump已經搞順的中東關係,繼續拿伊朗當沙包打,又用美國石油到亞洲的航路(必經南海)作保障自由航行的重要理由的話,其實也可以為美國的印太戰略多加支點。

以此觀之,新一屆政府,如果夠清醒和貼地的話,就不會只著重嘴上環保去打壓美國的shale,而是用shale做leverage去做連串商貿和外交,加強美國環球的影響力。結果如何,拭目以待。

作者電郵:dtwchan@yahoo.com

FB public page:https://www.facebook.com/macandmic/?ref=bookmarks

--

--

財間行者

自得其樂的買賣人、吹水怪、聆聽師、煲書佬,增肥成功者。